視頻:古人也有“禦寒神器” 加熱硯臺保溫碗  來源:中國新聞網圖為清朝的描金青花五彩八寶瓷溫碗。 徐誠 攝
  中新網南京12月26日電 (田雯 實習生 徐誠)可以點蠟燭加熱的硯臺、加熱湯羹的溫碗、有“暖寶寶”之稱的雕花銅手爐……26日,記者在南京市博物館看到了一批古代冬季禦寒用品。據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,這些過冬“神器”精雕細琢、用法各異,體現了古人抵禦寒冷的智慧。
  當天下午,記者來到該館的“虎踞龍盤”通史展廳,看到一個形似暖寶寶的手爐。這個銅質容器採用鏤空工藝,借助古建築窗格的裝飾,點綴著梅花、燕子等吉祥圖案,爐身上也雕刻了紛繁複雜的紋飾。
  據南京市博物館工作人員王濤介紹,它名叫“雕花銅手爐”。“古人在使用時,先把燒紅的木炭放進火爐內,再通過銅質鏤空的蓋子感受熱量。”
  他表示,這些過冬神器比現在的“暖寶寶”高明多了,木炭生熱,又不用擔心質量問題。此外,這個給暖手爐的麻布蓋頭設計也很體貼。“如果覺得太燙了,就在手爐的外層套上若干層布袋。”
  一款古人用的加熱硯臺,同樣吸引了不少市民圍觀。據王濤介紹,在古代,墨的原料包括煤煙、松煙、膠等等,嚴格地說,古代墨水並不是液體。墨塊用水溶解後是以膠體的狀態存在。因此,一旦研磨好的墨汁放置不用,很快就會凝固。
  那麼在這個時候怎麼辦呢?王濤介紹說:“這個抄手硯,它下麵是空心的,可以把蠟燭放到裡面去,一邊在上面磨墨,下麵同時有火在加熱,這樣的話,這個墨汁就不容易冷凝。”
  據介紹,古代也有不少“宅男”。“古代的學子、讀書人,在他的書房裡面,比如說他寫字寫得很起勁,看書看得很投入的時候,家人給他煲了一碗湯,又怕湯會放涼了,就會用到這個青花溫碗。”
  這款青花溫碗的外殼與內膽分隔開,形成中空的結構。但瓷器無法形成真空,又容易導熱。因此,要在“鍋”里倒上熱水,把盛著飯菜、湯羹的瓷碗放進去,浸泡在開水中。王濤表示,有了這件溫碗,寒冬臘月中,讀書人就不必擔心剛出鍋的飯菜轉身就變涼了,也不用離開書房去廳堂吃飯,可以把自己關在房間里,安心當個“宅男”。
  這些展出的古代禦寒“神器”也吸引了不少南京市民的關註。市民徐先生說:“我覺得這個手爐還是蠻有意思的,原來古代人還有這麼多禦寒取暖的神奇的東西,加熱的那個硯臺,應該是吸取了一些教訓,就比如說墨汁會凝固這個教訓的基礎上的一個發明,還是很接地氣,是非常棒的一個創造。”(完)  (原標題:南京市博物館展出古人“禦寒神器”引市民圍觀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g92xgbm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