再狗血的反轉大片,都比不上現實生活的荒誕。昨天關於北京街頭“中國大媽訛外國友人”這條新聞,上午下午兩個極端的版本瘋傳網絡,圍觀的人們剛把口水淹到“大媽”的脖子眼,轉身又把口水噴向了住商不動產“外國友人”。稍微有點自尊心的藝術家,也會在這場鬧劇中為自己的想象力匱乏而汗顏。
  上午的版本是,“外國小伙扶摔倒的中國大媽遭訛1800元,衣服被撕爛急得直哭”。下午的版本是,“老外撞人後固態硬碟用中文辱罵被撞者”。兩個版本,用的是同一組照片。但不僅敘述的事實不同,感情色彩也完全兩樣。這個實際年齡實在夠不上大媽級別的女子,在前一個版本中完全具備了人們近來合理想象中的中國大媽形象,符合“壞人變老了”的道德審判標準,所以,相比之下,她在街頭衝突的對象,只有在尊稱為“外國小伙”、或者“外國友人”時,才能將倒地的女子,這個被損為“第一個逼著外國友人簽下不平等條約的人民英雄”形象給比下去。
  而在“下午版”的新聞視頻中,那個“被中國大媽逼哭借錢了的外國友人”不僅沒哭,反而操著一口京腔,張嘴一個“傻×”,閉口一個“×你大爺”,並且被揭無證駕駛無照摩托。
  這條網絡新太平洋房屋聞,要擱一兩年前,估計不會有太多的權威媒體、官媒大V集體中招。但今天的媒體和圍觀者像打了雞血一樣亢奮,正是需要最後一根稻草來壓倒“變老了的中國‘壞人們’”為自己的道德審判,增加一個有力的例證和砝碼。而“中國大媽”與“外國友人”的這場街頭衝突,來得巧,來得妙,來得正是時候。這位“中國大媽”,簡直就是送上門來的活秦檜,對她吐多少口水,都是一種“高尚”。某家衛視主持人甚至很有民族尊嚴地表示自己“覺得臉臊得慌”。
  看到這兒,再看看“外國友人”那幾句著名的京腔,作為媒體中人,我為媒體人應有的職業底線深感“臉臊得慌”。我們不確定昨天的“下午版”就一定是最後的真相,但是,媒體人對於主觀想象的合理素材的迫切需求,永遠不能超越對於新聞事實真相的敬畏和追求,這是起碼的職業操守,也是自媒體時代對於公民應有的規範。但是,當道德審判需要更多的“標本”來當庭時,北京街頭的這對“老外”和“婦女”,迅速被人集體押上了道德法庭。不料,上午版和下午版的兩個新聞,如同媒體扇裝潢向自己左臉和右臉的兩記耳光,濺出滿嘴血沫,滴落一地節操。
  “外國小伙”反轉劇個案,沒有展示“中國大媽”的碰瓷真相,反倒以戲劇的衝突方式,將網絡新聞傳播的真實性,與嘩眾取寵的眼球效應之間的相互碰瓷,在網上網下、中外友人之間沒遮沒羞地展露無遺。回過頭來,我們審視彭宇案、許雲鶴案、達州老太案,這些一路博盡旁觀者眼球的個案所綁架的“扶還是不扶”的命題,究竟又有多少人為的臆想和情緒的蒼白?
  每一次道德審判,背後放大的是極端的個案。當個案成為眼球效應被放大,扶還是不扶這樣的偽命題,最後衝撞的是道德美德,挫傷的是社會倫理。在昨天兩個“標本”成為旁觀者情緒急轉的兩隻口水缽盆里,我們看到的是比網友的三觀更凌亂的傳播者三觀。這些傳媒大V和社會精英,當自己常常皺緊眉頭思考“中國怎麼了”的時候,是否應該反問一下——自己究竟是怎麼了?
  昨晚,北京警方通過官媒發佈初步查明結果,“外籍男子無證駕駛無牌照摩托,在人行橫道內將中年女子撞倒”。新聞事實面前,最應該覺得臊得慌的,不是發照片的那個,也不是跟風吐口水的那群,而是做媒體的那些。
  (原標題:誰的臉最應該“臊得慌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xg92xgbmf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